動脈硬化是各種原因導致動脈血管壁增厚并失去彈性、進而管腔縮小的血管病變。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的一種重要類型,容易引發(fā)冠心病和腦卒中。動脈硬化的發(fā)生與發(fā)展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,它的“一生”大致分為四個階段。
第一階段:脂紋期

脂紋是動脈硬化的早期病變,起初是血管內膜上出現幾毫米大小的黃色脂質點,再發(fā)展可出現長達數厘米的黃色脂質條紋,這個階段多見于青年人。脂紋相對較平坦或稍高出內膜,所以一般無明顯癥狀,在多種因素作用下,脂紋可消退、穩(wěn)定不變或發(fā)展為塊。
第二階段:纖維塊期

如果在脂紋期的基礎上,動脈硬化繼續(xù)加重,血管內平滑肌細胞就會大量增生,加上大量的膠原纖維、少數的彈性纖維等會形成纖維帽。纖維帽下方有泡沫細胞、平滑肌細胞、細胞外脂質等,這就是典型的纖維塊。
纖維塊早期主要是血管壁代償性向外重構,血管的管腔大小一般維持正常,血流不受影響,所以相關檢查不容易檢測到塊的存在。后期由于增大的塊阻斷血管腔,影響血流灌注,導致局部組織缺血,患者可能會出現心絞痛、間歇性跛行等癥狀。
第三階段:粥樣塊期

粥樣塊為動脈內膜面明顯隆起的灰黃色塊,向深部壓迫血管中膜。中膜和纖維帽像餃子皮一樣,包裹著粥樣塊,隨著動脈硬化加重,粥樣塊越來越大,纖維帽會變得越來越薄,就像皮薄餡大的餃子,一旦破裂就會進入到塊繼發(fā)病變期。
第四階段:塊繼發(fā)病變期
由粥樣塊到繼發(fā)病變,主要原因有塊內出血、塊破裂、血栓形成。塊內出血是由于塊周圍有新生血管,它們沒有完整的基底膜,導致其極易受到有害因素的損傷,造成血管破裂,形成塊內出血,阻塞血管、中斷血流,就會引發(fā)急性發(fā)病。
塊破裂后,其中的粥樣物從裂口處溢出進入血流,成為栓子,可導致栓塞,造成相應器官缺血性壞死,大部分急性心梗都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。血栓形成多發(fā)生在塊破裂的基礎上,破裂后血小板在局部迅速聚集形成血栓,從而阻斷血流。
從以上四個階段可以看出,動脈硬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。處于脂紋期和纖維塊期時,患者一般不會出現臨床癥狀,檢查也難以發(fā)現塊。直到進入粥樣塊期,人就會出現勞累后胸悶、胸痛,走路時下肢疼痛、頭暈、頭痛等癥狀,需要及時到心血管內科就診。
要提醒大家的是,動脈硬化在出現癥狀前是有辦法預防、延緩,甚至逆轉的。最主要的辦法就是針對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,比如戒煙限酒、控制血壓、調節(jié)血脂、控制血糖、減輕體重,并適當運動,另外,中醫(yī)中藥的提前干預能有效預防、延緩動脈硬化,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規(guī)范用藥。